肺癌是困扰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并且其发病率每年都呈现增长趋势。在未来的30年内,中国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将达到1800万,这意味着每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肺癌。肺癌增多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工业化加快,生活环境污染和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等所致。早期肺癌病员常无任何不适,据统计,80%以上的肺癌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和多学科治疗根治的最佳时机。除此之外,胸部还有众多疾病,均需要准确诊断。现代的影像检查技术包括胸部X线摄影、CT、MRI等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检等介入方法则丰富了肺部疾病的确诊手段。
胸部X线摄影又称作胸部平片,是胸部疾病的简单易行经济方便的检查方法。质量好的胸部平片除能显示肺叶肺段阴影、肺部及纵隔肿块、胸膜病变外,还能显示肺内微小结节、网状、线状影及支气管血管束等弥漫性肺间质改变。但是,平片对肺部较小淡薄病变无法做出正确诊断,故不主张采用平片来进行早期肺癌体检。对于肺内各种原因所致的结节大小及数目的确定、各种病因导致的淋巴结增大的改变,则都需要胸部CT进一步观察。
胸部CT(CT是计算机断层摄影的英文缩写)检查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能力,它能够发现许多在胸部平片上发现不到的影像信息。目前,胸部CT已经成为肺部疾病诊断中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从基本影像形态来看,肺内直径2~3mm的微小结节、肺内结节或肿块的内部密度、肺内弥漫性病变、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纵隔肿块、胸膜肿块及胸腔积液等,胸部CT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高分辨CT可以显示正常肺小叶结构,有助于肺小叶中心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网状及蜂窝状影像确定;最大密度投影可以鉴别肺内微小结节及血管分支;最小密度投影则可显示中心气道管腔及扩张的周围气道管壁;仿真内镜技术可以显示肺段甚至亚段支气管管腔内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使得肺循环及心脏大血管成像成为可能,使肺动脉栓塞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成为目前肺栓塞的首选检查。通过高分辨CT及三维重建技术,还能够取得冠状动脉的成像,判断冠心病或评价冠脉支架及搭桥手术的可能性。
肺内病变的增强CT扫描对于疾病良恶性的鉴别有很大帮助。文献报道,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平均CT值为40HU(20~108HU),肉芽肿及良性肿瘤增强扫描平均CT值为12HU(4~58HU)。肺门及纵隔肿块、可疑的血管性病变、肺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评估均需要行增强CT扫描。
近些年来,开展了低放射剂量胸部CT扫描进行肺癌筛选的工作,目的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所受X线照射剂量,利用CT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用以代替常规胸部X线平片,现已作为肺癌的首选筛查方法。
胸部MRI即磁共振成像,在胸部应用不如CT多,主要用于诊断肺内动静脉瘘、肺门区动脉瘤、肺动脉分支狭窄、Budd-chiari综合征导致的纵隔奇静脉瘤样扩张、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等,也可用于肺癌的周围血管侵犯的评价、纵隔囊性及实性肿瘤的鉴别。另外胸部磁共振的三维成像可以补充常规胸片及胸部CT检查对于胸廓上口、膈上病变及胸膜病变全貌观察的不足,有助于提高胸部疾病的诊断水平。